1985年8月,在北输气工程27.85公里110千伏电力线路施工中,油建一公司电气队前线所有职工干部前辈团结一心,筚路蓝缕,拼搏奉献,谱写出了一件又一件一心为会战的动人事迹。
那时候,电气队的全体职工,在运输大队等兄弟单位配合下,以高昂的情绪,冲天的干劲,顶风雨、战酷暑,鏖战在110千伏输电线路上,那一幕幕、一件件感人至深的往事就浮现在眼前,犹如发生在昨天,难以忘怀。到8月15日止,仅仅10天时间,便完成了组装铁塔9基,架设跨越20个,放紧线个紧线
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北输气电气线日,电气队的负责领导带领135名职工,分两批赶往施工现场。队里5名领导,除留一人在家负责后勤外,全体职工一同上阵支援一线。队长周光发身患高血压,紧张的施工前线工作让他高血压病又一次复发,同志们纷纷劝他休息,可他还是坚持带头大干,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与大家一起出工、收工。党支部书记陆家武在工地忙里忙外,除抓好参建员工的政治思想外,还注重员工的生活,每天到施工现场处理施工难题,哪里有问题,他就去哪里解决。副队长马贵君、助理工程师崔冬力每天盯在施工现场抓进度,抓质量,抓安全,工作认真负责,不允许自己有一丝松懈。
为解决施工人员严重不足的困难,电气队机关办事人员除5人在家处理日常工作外,其余22人也全部上前线支援一线。其中刘艳琴、高春芝、王亚斌等3名需要照顾家里年幼孩子的女职工也一同克服家中困难,为前线贡献力量。他们在配合一队架设跨越架工作中,与参建员工默契配合,为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11万线万铁塔中,运输大队司机薛连生、伍丛乡、刘细伦、王建志等同志在完成出车任务后,和电气队职工一同大干,特别是司机薛连生,把车开到施工现场后,立马下车和电气队一起干起来,像小队长一样认真负责,指挥生产。职工医院驻工地的医生王学增工作积极主动,电气队有工人病了,住在永清招待所,他便每天骑上自行车从工地到县城给这位职工治病,为前线职工治病做到随来随看,不分时间,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赞扬。
在各项施工任务中,三小队长张德民、二小队长陈石、一小队长赵学华等小队长和生产骨干,带领小队员工顽强奋战,始终走在前,干在前。老劳模刘永华处处带头大干,抢困难、让方便。骨干们的模范作用,同时鼓舞了小队员工们的干劲,顺利保证了各项任务的出色完成。
在11万输电线路施工中,组装铁塔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为取得施工经验,电气队派出人员去其他单位学习,交流地面整体组装、整体立塔的施工办法,组装一基铁塔16人需干三天完成,还另需两台吊车配合。按这样的速度计算,两个小队同时只组立铁塔就需半个月时间。为缩短组立时间,同时为后期施工抢夺时间,他们多次组织会议,就人员分配方案进行周密的谋划,最终决定采取分组安装,边装边立的办法,由开始一天立一基,到45人分两组,一天完成二基半铁塔组装立塔的任务,提高了工效近三倍。放紧线过去是一次放一根,这次将直径18.5厘米粗的电缆线一次三根一齐放,最终提高工效至少3倍。
为提前完成这项重点工程施工任务,电气队提出“大干二十天,八月底完成十一万”的战斗口号,全体员工起早贪黑,日夜奋战,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赶往工地,晚上直至九点才收工,时间最长的一次从早上五点干到晚上十点,十一点回去队里再召开一次生产会,第二天照样出工。8月12日那天,全天下大雨,同志们早上起床后依旧坚持冒雨到现场,顶雨大干,大家的干劲反倒只增不减,最终二小队组装了一基铁塔,三小队完成了2公里的放紧线
在11万线路施工中,除了施工速度,电气队还尤其注重施工质量。立塔中允许垂直误差为3%,为了保证质量,他们对每个塔脚都用锉刀修平,所有立完的塔,最大垂直误差仅仅只有3毫米,误差率达到了1.5%。
在施工中,有路段会路过老乡们的梨园,同志们没有一个违反群众纪律的,大家把施工中碰掉的梨拾到一起,归还给老乡,整个线路到处都是玉米地,全队也没有一个偷拿包米的,真正做到了秋毫无犯。为鼓舞动员大家提高干劲,电气队在11万线路工地,办起了黑板报,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分期召开动员会和总结表彰大会。为了能让职工生活质量上有保障,他们分别从家中带来了洗衣机、冰水机、并安排专人后勤人员为大家服务。保证职工喝有冰饮,吃的随心,以健康体魄和旺盛精力,完成艰巨的建设任务。为保障一线营养跟得上,工地食半岛官方网址 半岛入口官网堂多样化,每天保障晚餐不少于4个菜,讲究荤素搭配,并把饭按时送到员工岗位上。
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老一辈的石油管道人筚路蓝缕,拼搏奉献,我们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牢记初心与使命,建设起一条条能源动脉,前进的路上或许充满荆棘坎坷,但奋斗的心将一直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