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中国大陆)官方网站

DB11T963-2021电力管道建设技术规范pdf—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欢迎您访问 半岛官网!

半岛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欢迎来电咨询

0317-6288901

新闻资讯

全国服务热线

0317-6288901

技术过硬,据实报价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DB11T963-2021电力管道建设技术规范pdf

2024-12-29 04:34 已有人浏览 小编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本文件与DB11/T963—201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电力管道结构可靠性、防火、防水、抗震等设计要求(见4.16、4.17、4.18和4.21);

  ——更改了电力管道的路径选择中电力管道应保证与城市其他市政公用工程管线之间的安全距离

  ——更改了电缆隧道通风、排水、照明和监测装置的规定(见6.14、6.15和6.16,见2013版的

  ——更改了电力排管中工作井的相关规定(见7.10,2013版7.10);

  ——增加了综合管廊电力舱章节,明确了综合管廊中电力舱的建设要求(见8.1~8.23)。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连启、王世武、王鹏、徐驰、邓佳翔、李华春、魏世岭、薛强、王卫东、王

  金双、李宁、刘青、熊俊、时晨杰、尚英强、赵洪飞、张译文、张竟成、杨延滨、赵洋、马博翔。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管道建设应遵循的一般规定、路径选择、电缆隧道、电力排管及综合管廊电力舱

  本文件适用于500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电缆线路新建电缆隧道、电力排管及综合管廊电力舱工程。扩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用于敷设电力电缆的隧道、排管、综合管廊电力舱、工作井组成的构筑物,或者四种型式的组合。

  人可出入以安装电缆接头等附属部件、供牵拉电缆作业所需的或电缆通道通风所需的构筑物。

  用以监测电力管道状态的装置统称,包括监控井盖、测温光纤、水位监测设备、视频设备、气体监

  4.1电力管道建设应积极采用标准化建设成果,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便于施工和

  4.2电力管道应依据电网空间布局规划、实际建设需求及电网远景发展需求建设。

  4.3电力管道建设应符合安全、环保、消防、人防、防灾和半岛(bandao) 半岛官方劳动保护等国家相关规范规定。

  4.4电力管道采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混凝土等应符合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4.5新建电力管道与现状电力管道连通时,连通建设应按照本规范执行并不得降低原电力管道的建设

  4.6电力管道的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及抗灾害能力等应符合GB50153、GB50068和GB50838

  4.7地中埋设的保护管,应满足荷载要求和耐腐蚀性的要求。管枕适宜的跨距,宜按管路运营的最不

  利工况条件下的强度(抗弯、抗剪等)、刚度要求确定;在通过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的软土或不良地质

  地段等情况应做好现场勘查、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在线监测以及相关技术措施。

  4.8电力管道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管道转角应进行圆弧过渡处理,转角不应小于90°。

  4.9电力管道井盖应能承受可能的荷载条件及适合环境要求。所用井盖应符合GB/T23858的技术要求,

  尺寸应标准化,应具有防盗、防滑、防位移、防坠落、防震响等功能。电缆隧道、综合管廊电力舱宜加

  装电子锁以及集中监控设备,实现集中控制、远程解锁、非法开启报警等功能,及时把信号发送至监控

  中心。电力排管二层子盖宜加装无线电子锁。带逃生功能的井盖应具备在内部易于开启的功能。

  4.10电力管道内电缆支架、爬架、拉力环、爬梯、工作平台、护栏、篦子、接地极、地线等钢构件均

  4.11电缆吊(支)架和固定夹具应具有表面平滑、便于安装、足够的机械强度、适合使用环境的耐久

  4.12电力管道内的金属构件均应用扁钢等与接地装置连接,确保接地电阻满足要求。

  4.13金属构件镀锌层表面应连续完整,并应光滑,不得有漏镀、过酸洗、结瘤、积锌、锐点等使用上

  有害的缺陷,镀锌层厚度和镀锌层镀覆量符合表1规定。热浸镀锌层加工和试验检测应符合GB/T13912

  4.14工作井井室中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标牌。露面井盖应有电力标志,不露面二层子盖应根据周边环

  境条件按需设置标志标识、联系电线工作井内应设置安全爬梯,预埋拉力环和电缆吊(支)架等设施,电缆吊(支)架的配置不得妨

  4.16电力管道与变、配电站室连通的工作井内,所有管孔(含已敷设电缆)均应采用防水套管、阻水

  4.17电力管道应有防火设计,且符合全国及地方性消防法规和相关设计规范。应按工程重要性、火灾

  概率及其特点和经济合理等因素,在电半岛平台 半岛网站力管道设置适当的防火分隔、阻燃措施。电缆隧道和综合管廊电

  4.18电力管道应根据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和使用条件等因素进行防水设计,防

  水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应满足结构安全、耐久性和使用要求,变形缝、施工缝等应符合相关要求

  4.19在电缆隧道和排管中,不应布置其他市政管线电力管道路径上的电缆终端站、隧道出入口、重要区域的工作井井盖应有安防措施,并应加装在

  线电力管道(不包含排管)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GB50223中规定的乙类,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不

  4.22电缆隧道的设计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工程主体结构应满足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不低于6级,

  5.1电力管道的路径选择及附属构筑物的位置选择,除应符合DL/T5221等相关规定外,还应保证不

  同管线电力管道的布置应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铁道、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地下隐蔽性工程协调配

  5.3电力管道应根据规划需求,在规划路口、线路交叉地段,合理设置三通井、四通井等构筑物进行

  接口预留、线电力管道在道路下方的规划位置,宜布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下方。当电缆隧道位于

  机动车道或二级以上公路、城市次干路以上道路主路下时,工作井不应设在主路机动车道上;当综合管

  廊位于公路、市政道路行车道下方时,带逃生功能的工作井井盖应设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内,工作井不

  应设置在机动车道上。设置在绿化带内时,工作井出口处高度应高于绿化带地面300mm。工作井井盖等

  地面设施应与道路景观相协调,不影响道路路缘石的直线电力管道的路径选择,应综合路径长度、施工、运行维护方便及节省投资等因素,宜沿现状和规

  划道路建设。沿市政道路建设的电缆隧道进出口及通风亭等的设置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5.6穿越河道的电力管道应选择河床稳定的河段,埋设深度及位置应满足河道远期规划要求,不妨碍

  河道整治和管线电力管道与市和区县人防指挥所的间距应满足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5.9电力管道与城市其他市政管线及加油站设施之间应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电力管道与其他市政管线

  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及最小垂直净距应满足GB50217、GB50289的要求。电力管道在靠近加油站建设

  6.1电缆隧道内部有效断面(净空)应根据其内规划敷设的电缆电压等级、截面、数量来确定,施工

  ——明挖法隧道有效净空尺寸宜选用2.0m×2.1m、2.6m×2.4m。该法宜优先采用预制式混凝土节

  ——矿山法隧道有效净空尺寸宜选用2.0m×2.3m、2.6m×2.9m;

  ——顶管法隧道有效净空尺寸宜选用管道的内径系列为:2.2m~3.2m之间;

  6.2电缆隧道应按照重要电力设施标准建设,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

  6.3电缆隧道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易等要求,施工缝、穿墙管、

  预留孔等细部结构应采取相应的止水、防水措施。电缆隧道的所有管孔应采取阻水法兰,柔性封堵材料

  6.4修建电缆隧道时,应根据环境条件,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控制地层变形、地面沉降。

  ——电缆隧道内接地系统应形成环形接地网,接地网应与发电厂、变电所接地网两点及以上相连接;

  ——电缆隧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小于5Ω,综合接地电阻应小于1Ω;每组接地极间距要求5

  6.7电缆支架沿隧道侧墙布置,立柱垂直于隧道底板安装,纵向应平顺,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

  ——电缆支架材质以普通钢材为主,支架表面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层应牢固且耐久稳定;

  ——电缆支架应能满足所需的设计承载能力要求。不同隧道断面尺寸、不同隧道施工方法对应的电

  ——电缆隧道内支架的层间距离应执行GB50217规定,层间距离最小值见表3;电缆最上层支架

  距隧道、封闭式工作井顶部的净距允许最小值应满足电缆引接至上侧柜盘时的允许弯曲半径要

  ——电缆隧道最上层支架距离侧墙顶部垂直净距不宜小于300mm;最下层支架距离侧墙底部垂直净

  ——支架的强度应满足电缆及其附件荷载和安装维护的受力要求,且在有可能短暂上人时,应计入

  900N的附加集中荷载;在机械化施工时,应计入纵向拉力、横向推力和滑轮重量等影响;

  6.8110kV变电站(楼)应设不少于2个方向的3个电缆进出线kV变电站(楼)

  应设不少于2个方向的4个电缆进出线口及进出线电缆隧道。变电站出线孔数及孔径应满足该变电站永

  久规划出线kV变电站进出线电缆隧道的净宽尺寸不应小于2.4m,长度不宜小于

  6.9220kV和110kV变电站、110kV及以上主网电缆进出线口以及进出线kV配网电缆

  ——井室高度不宜超过4.0m,超过时应合理设置多层工作井或过渡平台。多层工作井或过渡平台

  间距不得大于3m,每层设固定式或移动式爬梯。工作井或过渡平台应折返布置人孔,并设置

  ——隧道工作井用于10kV配网电缆出线时,应就近接入出线井室的上层,井室的上层井壁上应预

  留出线孔及电缆固定架,并做好线管孔两侧的防水封堵。严禁直接接入隧道的侧墙、顶板、底

  ——隧道工作井上方人孔内径应为800mm,在电缆隧道交叉处设置的人孔不应垂直设在交叉处的正

  6.11电缆隧道、工作井的结构尺寸应满足全部容纳电缆的允许最小弯曲半径、施工检修作业与运行维

  ——井室顶板内表面应高于电缆隧道内顶0.5m,并应预埋电缆吊架,满足在最大容量电缆敷设后

  ——电缆隧道内通道的净高不宜小于1.9m;在较短的隧道中与其他管沟交叉的局部段,净高可降

  ——工作井应采用开启式;井底部应低于最底层电缆保护管管底0.2m,顶面应加盖板,且应至少

  高出地坪0.1m;设置绿化带时,井口应高于绿化带地面0.3m,底板应设置集水坑,向集水坑

  6.12沿电缆隧道纵长,出入口(安全孔)设置不应少于2个,宜在变电站、电缆终端站以及路径上方

  ——出入口(安全孔)下方应设置方便运行人员上下的楼梯,上方应设置面积不小于9m2、高度不

  ——出入口(安全孔)安全孔应适合安装机具和安置设备的搬运、投放,以及隧道低压电源设备的

  ——在公共区域露出地面的安全孔设置部位,宜避开公路、轻轨,其外观宜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供电系统不应少于2路电源供电,电压等级不高于380V;负载能力应满足一路电源停电时全

  ——电缆隧道供电半径应满足电气需求,设备受电端电压差:动力设备(电机)不宜超过±5%,照

  ——电缆隧道内电源线应敷设于耐火槽盒(或管)内,耐火槽盒(或管)应防水、防潮、阻燃,耐

  火槽盒(或管)阻燃等级不低于B1级;导线截面总和不应超过管内截面40%;

  ——电缆隧道供电系统电源箱、配电柜等装置应安装于工作井内,且不影响隧道净空,避免水淹;

  ——电源分电箱和配电箱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安装高度宜为箱底距地面1.5m;箱内每回

  ——照明灯具应为防触电保护等级I类设备,选用节能、防潮、防爆型,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应采用24V及以下安全电压供电,当采用220V电压供电时,应采取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并

  ——应急照明由安全出口标志灯和疏散标志灯组成。安全出口标志灯宜安装在隧道出入口上方,疏

  散标志灯宜设置在隧道内人行通道两侧距地面高度为1m~1.2m的电缆支架外侧;

  ——应急照明除正常电源外,宜选用另一路供电线路与自带电源型应急灯相结合的供电方式;正常

  电源故障后,应急电源投入的转换时间应不大于15s,持续工作时间不应少于30min;

  ——隧道及工作井内正常照明的平均照度不应小于15lx;应急照明的平均照度不应小于5lx;

  ——正常照明灯具宜采用沿隧道顶棚中心均匀布置,在隧道内应采取吸顶安装,安装金具应耐久稳

  ——每个防火分区应有独立的应急照明回路,穿越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应有防火措施;

  ——在隧道内灯具应采用分段控制;照明开关应采用防水防尘型双控开关,安装高度宜为1.3m;

  ——电缆隧道应根据所在地区环境条件、电缆敷设条件及其余地下管道等条件,以技术可靠、环境

  友好、经济合理的原则设置通风系统;隧道内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35℃,当自然通风不能满

  ——当电缆隧道建设长度在300m以内时,应在隧道两端设立通风亭各一座,隧道建设长度超过300m

  ——通风亭设计应考虑安全防护、远程监控等要求;结构设计满足防止人员非法入侵,易燃易爆等

  ——电缆隧道最低点应设置工作井,工作井的底板应设置集水坑,底边泄水坡度不应小于0.3%;

  ——机械排水系统水泵应采用可耐腐蚀性的潜水排污泵,其寿命在正常工况下不应低于20年;

  ——排水管应与市政雨水管线相连通,保证排水通畅,并应有防止雨水回流的措施;

  ——排水系统应设置水位监测装置,应设最高水位、启泵及停泵水位信号,具有超高、超低水位信

  6.17电缆隧道内应合理设置标识牌,竖井、检查井、出入口、三通井、四通井以及岔口处应设置荧光

  指示牌,宜设置电子标牌;标识牌、指示牌应标注电缆隧道地面以上道路名称、方向等信息。电缆隧道

  内应设置指向最近安全出口处的导向箭头,主隧道、各分支拐弯处醒目位置装设整个电缆隧道平面示意

  6.18电缆隧道消防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电缆隧道内两侧最上层支架上,应安装耐火槽盒,耐火槽盒应与支架同期安装,第二层支架至

  ——在电缆隧道的进出口处及各防火分区,均应设置灭火器、黄砂箱等消防器材;

  ——电缆隧道宜设置火灾监控报警系统,火灾监控报警系统应采用线性感温探测器或者结合测温光

  6.19电缆隧道宜加装通讯系统,满足隧道内与隧道外语音通话功能、视频信号半岛平台 半岛网站上传功能。

  注: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5℃的地区及受冻害影响的电缆隧道,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适当提高。

  7.1电力排管宜沿现状或规划道路建设,断面规格为一般道路同路径埋设Ф150×12+D162×2,专用

  道路(非市政道路)可采用Ф150×8+D162×2。可敷设的电缆电压等级、截面应符合表5的规定。

  7.2排管工作井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50年;应根据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结构

  特点、施工方法和使用条件等因素进行防水设计,防水等级应不低于三级,并应满足足够的安全、耐久

  7.4排管与建(构)筑物、其他市政设施之间的容许最小安全距离应执行GB50217—2018中5.3.5

  7.5排管距地面深度不宜小于0.5m,上方沿线铺设警示带,宽度不小于排管,并注明“地下电力电缆

  7.6用于敷设单芯电缆的管材应选用非铁磁性材料,不得采用未分隔磁路的钢管。

  7.7管材内部应光滑无毛刺,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应满足抗压和耐环境腐蚀性要求。管材动摩

  7.8管材的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或多根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宜选用内径不小于150mm的管材。

  ——井室高度不低于2.0m且不宜超过4.0m,超过时应合理设置多层工作井或过渡平台;多层工作

  井或过渡平台间距不得大于3m,每层设固定式或移动式爬梯;工作井或过渡平台应折返布置

  ——对排管工作井,应在顶盖板处设置2个安全孔;位于公共区域的工作井,安全孔井盖的设置宜

  使非专业人员难以开启,人孔内径应为800mm;直线井、转角井、三通井、四通井的尺寸,应

  ——排管在与工作井连接或相互连接时应满足防水要求;排管与工作井连通处,连通排管两侧所有

  管孔(含已敷设电缆)均应采用阻水法兰、柔性封堵材料进行防水封堵;管材在套接或插接时,

  8.1电力舱宜设置于综合管廊上部外侧,并应结合已有、在建及规划的电力工程做好进出口预留,进

  出口设置应满足规划电缆进出线电力舱不宜与热力舱、燃气舱紧邻布置。当受条件所限需要紧邻布置时,应采取有效隔热、降温、

  8.3电力舱的结构形式分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和预制拼装结构,结构设计应符合GB50838的有关规定。

  8.4电力舱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应满足结构强度、变形、施工工艺和功能等要求。设计

  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应进行耐久性设计,并应符合GB/T50476的有关规定。

  8.5电力舱工程结构安全等级应为一级,混凝土结构应符合GB50010有关规定。

  8.6电力舱结构防水等级标准应为二级,应符合GB50108有关规定,并应根据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状

  8.7电力舱内部净高应根据容纳管线的种类、规格、数量、安装要求等综合确定。干线及干支结合舱

  体净高不宜小于2.4m,且不宜大于3.5m。支线电力舱内部净高不宜小于2.1m。当电缆需要竖向引出时,

  8.8电力舱平面设计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转角应进行圆弧过渡处理且不应小于90°。纵向坡

  度不应小于0.2%,且不应大于30%,与其他电力通道对接时纵向宜顺接;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应在

  人员通道设置防滑措施;应预留电缆进出线空间,且不应占用人员通道和电缆敷设位置。

  8.9电力舱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三级,最大裂缝宽度限制应小于或等于0.2mm,

  8.10电力舱结构应合理设置变形缝,变形缝应满足GB50838的有关规定。

  ——电力舱内的接地系统应形成环形接地网,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5,综合接地电阻应小于,

  ——综合管廊的接地网宜采用热镀锌扁钢,且截面面积不应小于40mm×5mm;接地网应采用焊接搭

  ——综合管廊内的金属构件、电缆金属套、金属管道以及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与接地网连通。

  8.12电力舱电缆支架,应沿侧墙布置,立铁垂直于底板安装,纵向应平顺,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

  ——电缆支架应选用经热浸锌等措施防腐处理的金属支架,防腐层应牢固且耐久稳定;

  ——支架的层间距离,应满足电缆敷设及其固定、电缆接头安置的要求,且在多根电缆放置在同一

  层情况下,可更换任意一根电缆及其接头。电缆隧道内支架的层间距离应执行GB50217规定,

  ——最上层支架距离侧墙顶部垂直净距不宜小于300mm;最下层支架距离侧墙底部垂直净距不宜小

  ——支架的强度应满足电缆及其附件荷载和安装维护的受力要求,且在有可能短暂上人时,应计入

  900N的附加集中荷载;在机械化施工时,应计入纵向拉力、横向推力和滑轮重量等影响。

  8.13电力舱应设置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通风口及电缆进出线接口,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通风口等露出地面的构筑物应满足城市防洪要求,并应采取防

  ——电力舱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内径不应小于1m。出入口、吊装口高差较大时,应设过

  ——电力舱吊装口、进出线接口应满足全部容纳电缆的弯曲半径要求,净尺寸应满足电缆施工、运

  ——电缆进出线接口宜设置工井,应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电力电缆各个方向的规划出线需求,预留出

  ——在电缆进出线接口,应有电缆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保护管口应采取防水和防火封堵措施,单

  相电力电缆的保护管及保护罩不应形成闭合磁路。严禁直接从电力舱其他位置进出线综合管廊单个电力舱规划敷设的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不应多于42根,其中110kV及以上电力电

  ——电力舱供电容量应满足本期及远期规划需求,应满足施工、检修电源需求,还应满足消防设备、

  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监控与报警设备、排水设备等日常运行需求,应为电缆在线监测系

  ——应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设置交流220V/380V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检修电源箱,检修电

  IP67,电力舱电源线应选用阻燃电缆,还应敷设于耐火槽盒(或管)内,耐火槽盒(或管)应

  8.16电力舱内应建设照明系统,包括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应满足如下规定:

  ——电力舱内人行道上的一般照明的平均照度不应小于15lx,最低照度不应小于10lx;出入口和

  设备操作处的局部照度可为100lx;监控中心一般照明照度不宜小于300lx;

  ——应急照明由安全出口标志灯和疏散标志灯组成。安全出口标志灯宜安装在隧道出入口上方,疏

  散标志灯宜设置在隧道内人行通道两侧距地面高度为1.0m~1.2m的电缆支架外侧;应急照明除

  正常电源外,宜选用另一路供电线路与自带电源型应急灯相结合的供电方式;正常电源故障后,

  应急电源投入的转换时间应不大于15s;应急照明照度不应小于10lx,应急电源持续供电时间

  ——出入口、各防水分区和防火门上方应设置安全出口标志灯,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距地坪

  ——照明灯具应为防触电保护等级I类设备,选用节能、防潮、防爆型,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安装高度低于2.2m的照明灯具应采用24V及以下安全电压供电,当采用220V电压供电时,应

  ——照明灯具应采用分段控制;照明开关应采用防水防尘型双控开关,安装高度宜为1.3m;

  ——电力舱内的温度应满足设备正常运行要求,应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方式,排除电缆运行时

  ——电力舱内的排风温度不应高于40℃,进、排风温差不宜大于10℃;由温度检测器发出的信号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应对进、排风井间距进行合理布置,确保舱内空气产生有效流动;采用

  ——长距离的电力舱,宜结合地面规划、通风风量等因素,适当分区段设置相对独立的通风系统,

  ·进、出风口下沿距室外地坪不应低于0.5m,且不应低于该地防洪水位要求;

  ·排风口避免直接吹到行人或附近建筑,直接朝向人行道的排风口出风速度不宜超过3m/s。

  ——电力舱进、排风口的净尺寸应满足通风设备进出的最小尺寸要求;电力舱的通风口应加设防止

  ——电力舱自动通风系统应具备就地控制和远程控制,通过综合管廊监控中心与消防系统联动,发

  ——电力舱设计时应对通风设施的噪声进行控制,采取必要的减振隔身措施,地面风亭噪声对周围

  ——排水系统设计应满足电力舱排水需要,电力舱的低点应设置集水坑及自动水位排水泵;电力舱

  ——排水应就近接入城市排水系统,并应设置逆止阀;排水管材宜采用镀锌钢管、钢塑复合管,螺

  ——在集水井内宜采用两台潜水排水泵,一用一备,必要时同时启动;排水泵控制箱宜设置在相对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半岛(bandao) 半岛官方: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DB11T 948.8-2013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8部分:采集设备技术要求.pdf

  DB11T 948.9-2013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9部分:电梯运行数据格式与输出要求.pdf

  DB11T 948.10-2013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0部分:采集设备安装验收规范.pdf

  DB11T 948.11-2013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1部分:平台技术要求.pdf

  DB11T 948.12-2013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2部分:系统信息安全规范.pdf

  DB11T 948.13-2013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3部分:平台维护要求.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与DB11T963-2021电力管道建设技术规范pdf相关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