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中国大陆)官方网站

感恩奋进攀新高—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欢迎您访问 半岛官网!

半岛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欢迎来电咨询

0317-6288901

新闻资讯

全国服务热线

0317-6288901

技术过硬,据实报价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感恩奋进攀新高

2024-06-23 22:40 已有人浏览 小编

  从2012年到2024年,12年时光荏苒。是什么力量引领赣南老区处处迸发出振兴发展的勃勃生机?

  986万赣南人民不会忘记,2012年以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等重大政策文件先后出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赣南老区迎来了历史新机遇、翻开了发展新篇章。

  12年来,986万赣南人民不负嘱托,大力弘扬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感恩奋进、苦干实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赣南老区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获得感最强的时期。

  振兴发展,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近年来,赣州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之称,但数十年前,赣州稀土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薄,曾一度被称为“金子卖出白菜价”。近年来,赣州全力建设中国稀金谷,规划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打造千亿级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加速向产业链下游、高端延伸,把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赣州经开区,一家家现代化工厂内,工人开足马力赶制订单。龙头“舞”起来,产业“壮”起来。赣州经开区围绕富联精密、同兴达科技、立德电子等百亿级链主企业,重点发展偏光片、滤光片、玻璃盖板、光学胶等产品,带动近300家电子信息企业加速聚集,全力构建“芯屏端网器”中高端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培育壮大,目前经开区形成了省级五星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球每10部手机就有1.25部、全国每3部手机就有1部手机屏幕模组产自这里。”赣州经开区企工局党组成员蔡华峰介绍。

  12年来,赣州培育形成现代家居、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了一批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

  如今,老区焕新,动力澎湃,高新技术产业聚链成群、扬优成势:赣州千亿产业集群由1个增至4个,拥有国家级产业集群4个、省级产业集群23个,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康家具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不沿边、不靠海,赣南深藏于群山环绕中,赣南人民深知,要想破解发展瓶颈,必须大力建设高水平开放大通道。

  依托国家扶持政策,赣州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深入推进深赣对口合作,构建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做大做强对外开放平台。深圳科技园赣州分园、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等高质量产业合作示范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建成运营全国首家深圳精品展销中心(赣州),首批已吸引近百家深圳知名品牌企业“抱团入驻”。赣州国际陆港、赣州综合保税区、中国(赣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四区”加快融合,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赣州品牌高效率、低成本走向世界。

  不止于此。赣州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除制约振兴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振兴发展的动力活力显著增强。

  以“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为目标,赣州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全产业一链办”、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惠企政策一站式集中兑现等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全省推广;产业链链长制、政企圆桌会议、安静生产期等制度,让客商在赣州投资放心、办事顺心、生活舒心。

  赣州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前茅,格力、吉利、道氏技术、中国稀土集团等产业龙头企业纷纷抢滩这片投资热土,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12年以来,累计引进省外资金项目3492个、实际进资9699.46亿元,年均增长12.54%,进出口总额增长4.8倍。

  曾经,安远是全省唯一半岛官方网址 半岛入口官网不通铁路、高速和国道的“三不通”山区县,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抓住交通运输部对口支援重大机遇,安远科学谋划现代化立体交通网,形成了外通内畅的综合交通网络。

  交通兴,百业兴。一条条幸福路、产业路如同一条条丝带,连通村庄,穿越阡陌,形成一条条引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12年来,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交通﹢旅游’‘交通﹢产业’蓬勃发展。”安远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浩说。

  近年来,赣州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大力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城乡面貌深刻变化。该市成功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城市,获批革命老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

  在有关单位的倾力支持下,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支撑更加有力,城乡处处旧貌换新颜。

  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昌赣高铁、赣深高铁、赣瑞龙铁路、赣韶铁路、兴泉铁路建成运营,“两纵三横两放射”铁路网布局正在加快形成。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四纵四横九联”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2023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43公里。

  能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华能秦煤瑞金电厂二期2台100万千瓦机组、信丰电厂一期2台66万千瓦机组顺利实现双机投运,全市最大电力供应能力从2012年的460万千瓦提升至2023年的580万千瓦。全市天然气长输管道里程在全省率先突破1000公里,实现县县通管道天然气。

  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梅江灌区总干渠提前具备通水条件,平江大型灌区先导工程开工,打破了赣州近30年没有国家重大水利项目的局面。小型水库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现全覆盖。

  近日,记者走进兴国县梅窖镇梅窖村,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一派和谐宜居的景象。临近中午,村民曾长女来到厨房,拧开水龙头,清澈的水流倾泻而下。“以前井水杂质多,一遇下雨水就浑浊,现在跟城里一样,用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梅窖村的故事,是赣南老区振兴发展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寻常一幕。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十余年来,赣州始终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老区群众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6月14日上午,走进会昌县第七中学,国学经典朗诵、跑操、跳绳等大课间活动接连上演,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成为校园最美的画面。为破解城区学位紧张问题,会昌县加大投入,全力推进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建设,仅县第七中学就增加了1500个学位,很多学生实现家门口上学。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全市现有公办幼儿园969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3.33%。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累计实施医疗卫生项目3038个,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20所,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三级医院由2011年的11所增至现在的32所。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98.14万人,全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由2012年的70.28%,提升到2023年底的95.30%。

  一个个民生数据连成向上的曲线,不断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汇聚成赣南儿女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 焦俊杰)

与感恩奋进攀新高相关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