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核污水,是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西方一些国家默许的。日本有着所谓“权威”机构给出的报告,以及大国的撑腰,因此即便核污染水排海对周边国家和全球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日本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此外,有国际法不等于日本会自动受到惩罚。追究日本责任的关键在于,必须能够在证据层面充分展示日本核污染水排放行为所带来的现实、重大损害。而如何搜集这些证据,就更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拿出实际行动。
首先,中国可以依托国内的海洋监测机构来收集证据。这涉及到加强渔业数据统计、评估渔获物,以及监测沿海核放射性数据等。这些基本资料将有助于在损害后果方面进行前后对比,也能够与国外的相应数据进行交叉验证。中国可以把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提交给联合国相关机构,作为追责的有效依据。
其次,中国可以出台或修订涉核法规。这将提供国内法律依据,加强对核放半岛平台 半岛网站射性物质的监测,确保国内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受到污染。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日本核污染水,也是为了保障国内环境和公众的安全。
第三,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也是必要的,尤其是与利益相关国家。一方面,中国要通过外交渠道与受到影响的国家合作,建立全新的合作机制和监测系统,共享收集到的核污染相关数据。这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日本核污染水的影响,也能够加强国际合作,为追责做好充分准备。
另一方面,中国还需要与国际海事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性国际组织交流意见和合作,让这些组织为制止核污染水排海行为提供科学和法律上的支持。
通过联合国大会和其他权威性下属机构,可以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进一步巩固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行为的法律追责基础。
必要的话,可以牵头组织一个国际联盟或者相关国际仲裁机构,这将为解决争端提供一个独立、中立的平台。
而且事实上,要组织国际组织需要很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一般的国家没有这个能力。中国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这样做的国家之一。在客观上,主持公道也可以让中国进一步扩展全球影响力。
日本排放污水是一个全球性的大事件,国际舆论的风向非常重要,比如日本自己都深刻意识到了这点,近期更是又拨款300亿日元作为专项基金,建立“形象受损对策基金”,重要的用钱方向就是在国际舆论上发力改善自己的形象。
因此,中国也需要通过国际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积极引导国际舆论,让更多国家和民众关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风险和问题。通过揭示事实真相,制造国际压力,迫使日本政府重新考虑排污决策,并且对已经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所以总的来看,尽管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已成定局,但中国和国际社会在应对这一挑战时,仍有不少可行的策略。
当然,其中的难度也是可见的。一方面中国的措施肯定会遭到日本政府,甚至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的阻挠,如此一来,成本投入就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即便一切顺利,但中国缺乏强制措施手段,来让日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