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外交部网站上发表了中日双方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的共识文件。
发言人毛宁表示,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利益攸关国之一,一直反对这一不负责任的做法。根据两国领导人有关通过磋商谈判解决福岛核污染水问题的精神,中方同日方和相关国际组织前后进行了10多轮密集谈判和协商,经过不懈努力,达成今天发表的共识。
中日双方和相关国际组织,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前后进行10多轮磋商,也确实在最近达成了“逐步恢复符合规准的日本水产品进口”的共识。但这是有前提的,即“中方将在有效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的长期国际监测和参与国的独立取样等监测活动实施后,基于科学证据着手调整有关措施,逐步恢复符合规准的日本水产品进口。”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14亿人口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除了自给自足食物之外也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日本是一个小岛国,也是离我们较近的邻国,他们拥有非沛的水产资源,我国每年从日本进口的水产超千亿日元。在他们还没有排核污水之前,我国是最大的水产进口国,占比超美越韩三国2倍之多。2020—2022年期间,我国进口水产分别占日本总出口额46.7%、50.6%、50.9%,足以见得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巨大。
自日本去年8月开始将核废水排海后,中国便全面暂停从日本进口水产品。同时,中国也主张建立核废水长期国际监测机制,但日本以事关国家主权为由,多次拒绝这一要求。中日双方在排海问题上各有让步,也各有所得。中国得以参与核废水独立取样,日本政府也得到中国逐步取消海产品进口的承诺。郑志华认为,在中日关系的低谷期,双方能达成一个相对比较务实的协议,回归到基于客观科学证据的立场,有助于缓和两国关系,尤其是能避免排海议题过度政治化、情绪化。
而之所以人们对日本此举反应如此之大,是因为这一方面无异于将自身的核废物处理问题转嫁给全世界,让全球共同承担日本核事故的后果。另一方面则正是因为核污水排海所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大:我们都知道,核污水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如氚、铯-137和锶-90等,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海洋生态系统,将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其基因突变、生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毫不夸张地来说,从长期来看,这可能会导致某些海洋物种的灭绝,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事实上,无论是日本领导人,还是其他官员,在同中方对话时的一大重点,就是希望中国能够解封日本的水产品。失去中国市场,对日本渔业的打击太大,但中方的态度很坚决,日方不得不放弃强硬态度。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日本愿意放低姿态,中方自然也会有所回应。当然,中方可不会拿安全问题开玩笑,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前提是符合规定,日本需要全面透明、接受安排降低影响,才有可能得到中方的认可。
如此一来,才不过一年的时间,日本便只能乖乖地向中国低头,愿意让中国参与到对日本核废水的检测工作中,并承诺今后将会加强对核废水排海的管控,以求能够获得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只不过,核废水排放如今已是不争的事实,想要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中日两国达成的第四条共识中,中方加入了一系列的限制条件。比如,必须是在国际机构的长期监测,还有参与国,包括中国在内的独立取样检测后,再加上还要基于科学证据,这样才能逐步恢复进口。
更绝的是,就在日本苦苦哀求我们的时候,其他国家已经悄悄填补了中国水产市场的空缺。就拿战斗民族俄罗斯来说吧,人家可是铆足了劲儿想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出口企业数量噌噌往上涨,都快突破一千大关了!还有英国、阿根廷,也纷纷提高了对华水产品出口份额。
这下,日本可真是搬起石半岛平台 半岛网站头砸了自己的脚!本来在中国市场占据着大好优势,结果因为一意孤行,硬生生地把自己的市场拱手让人。现在想再杀回来,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人民不受环境污染的侵害,尤其是在海洋环境这个大课题上。考虑到这些核废水可能会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所以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来应对,包括积极参与国际的监测工作,并且在国内也加强了相关的防护措施,以保证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和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能够就此问题达成共识,那么就能有效地减少误解和误判,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从而影响到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乃至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