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野三关镇耳乡湾村的深山里,一排排陆上养殖池波光粼粼,鱼群在气泵推动的流水里欢快游动。一旁的监控屏上,实时显示着水体pH值和含氧量,残饵、粪便经水循环系统处理后排出……设施渔业的发展,让巴东渔业从江畔河边“登陆”,峡江“渔歌”变“山歌”。
设施渔业是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产业,这种养殖方式利用科技手段,在陆上或海上营造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水体与环境条件,让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鱼类全年的稳产、高产。
“其实就是在工厂里养鱼。”巴东尔翔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覃德高介绍:“虽然我们养殖面积只有50多亩,但是养殖了超过25万公斤的鱼。”
如此高密度的养殖,得益于公司采用的工厂化内循环系统,这套系统利用基地附近的溪水进行“活水”养殖,换水、过滤、控温、增氧等功能一应俱全,可以科学高效地处理水产养殖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同时,对接水质监测系统,24小时监测水池各类数据,一旦水体状态失衡,可立刻发出警报,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调整。
“传统半岛网址 半岛官方入口方式养鱼,只能养适合本地气候水质的鱼类,单价不高。”覃德高介绍。他的公司养殖了鲟鱼22.5万公斤,如此“娇贵”的鱼类在深山“安家落户”,全靠工厂化内循环系统模拟鲟鱼生长所需的环境与水质。目前,公司年产量110吨,还制售鱼子酱等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东等地,经济效益可观。
“鱼粪可以作为肥料回收再利用。”覃半岛平台 半岛网站德高一边介绍,一边打开鱼池阀门,只见沉淀在鱼池底部的粪便通过集排污管道流出、储存,过滤出来的养殖尾水流入到沉淀池,通过沉淀、过滤等一系列方式处理达标后排放。
渔业是巴东的主要特色产业之一,以往渔民通过在清江等河流设置网箱、就近挖鱼塘养鱼,“深挖塘、勤换水、乱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水资源。设施渔业解决了渔业跟人抢地、抢水,污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尾水治理和先进技术的普及运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大力引进行业内高水平企业,推动巴东渔业高质量发展。”巴东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主办恩施日报社承办技术支持:恩施新闻网